开题报告答辩时,导师提问应答模板速看!
2023-08-10 22:20:00
一、开题答辩心态调整
在知乎上经常会有同学问,开题答辩的时候感觉导师的问题很尖锐,好像自己被针对了,心里特别受挫,该怎么办?其实啊,就像我知道有个叫小编的同学,在答辩时面对导师一连串的问题,压力大到不行。但大家要明白,导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可预测的。所以同学们在开题答辩时不必有被针对的感觉,这其实是导师帮助我们完善研究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提前准备应对策略,甚至可以记下一些应答模板,答辩时再用自己的话灵活运用。
二、常见导师提问及应答模板
(一)关键问题 1: 为何选取此研究课题?
这是“开题答辩”中超级常见的问题,它可不只是简单问问你选这个题的事儿,更重要的是检验你对选题的理解,还有考察你的研究动机。那怎么回答呢?
回答模板:我在大学期间就一直对这一课题保持着高度关注,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就接触到了相关知识,而且在课外阅读中也不断积累。虽然现在关于这个课题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了,但是在 XX 领域的探讨还远远不够深入,特别是在 XX 方面的研究到现在仍然存在空白。而且这一课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那是紧密相关的,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基于我的个人兴趣和学术背景,我就决定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填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比如说,要是研究的是“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的策略研究”,就可以说:“我在大学学习城市规划相关课程时,就对老旧小区改造很感兴趣,平时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目前虽然有不少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研究,但对于微改造这种精细化、低成本改造方式在 XX 城市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而老旧小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居民都希望居住环境能得到改善,所以我选择这个课题,就是想为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
(二)关键问题 2: 论文的创新之处何在?
导师一般都很关注你的研究能不能提供新的视角或者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比较现有成果,从内容和方法上展示创新点。
回答模板:和现有的研究相比,我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内容上,我实现了 XX 的突破,提出了 XX 新观点,这为理解 XX 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我尝试了 XX 方法,这种新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测量 XX 变量,然后通过实验和数据收集及处理,得到了 XX 的创新成果。我相信这些创新点会为 XX 领域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举个例子,如果研究的是“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可以这样说:“在内容上,我突破了以往只关注传统媒体传播的局限,提出了融合新媒体社交互动特性的品牌传播新观点。在研究方法上,我尝试了网络民族志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更准确地测量消费者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行为和态度变量。通过对多个案例的深入研究和数据收集分析,得出了适合新媒体环境的企业品牌传播新策略,这为企业品牌传播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
(三)关键问题 3: 论文的数据和资料来源?
这个问题是考察你的研究有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回答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指出数据来源和资料渠道。
回答模板:我的资料主要来源于 XXX 数据库、学术期刊、专业书籍以及互联网资源。具体来说,论文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来自于 XXX 网站和导师提供的专业文献,还有通过学术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研究。此外,论文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对同类课题的数据分析得出的,这样就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比如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可以讲:“我的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阅读了大量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术期刊和专业书籍。理论基础参考了导师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文献,也通过谷歌学术等搜索引擎检索了国外相关研究。数据方面,我发放了 500 份问卷调查,对 20 位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还分析了以往同类课题的数据,保证了数据真实可靠。”
(四)关键问题 4: 论文结构如何构建?
这涉及到你的论文框架,你得对内容非常熟悉,能清晰地描述论文结构。
回答模板:论文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背景与问题的提出,其次是文献综述,接着是研究设计与方法论,然后是研究结果和讨论,最后是结论与建议。整个框架的构建思路是由浅入深,从课题的社会背景和政策出发,结合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针对可改进和创新之处进行深入研究。每一部分都紧密联系,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整体。
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发展研究”为例,“背景与问题的提出部分,我会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以及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献综述部分,我会梳理国内外关于农村电商发展的研究成果。研究设计与方法论部分,会说明我采用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呈现调查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结论与建议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这几个部分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五)关键问题 5: 论文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概念,并且在论文中实际应用,这可是展现你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回答模板: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使用了 XX 方法(如案例研究、内容分析、实证分析等)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同时结合了 XX 方法(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观察法等)来验证研究结果。这些方法的选择是基于前人案例的研究,以及考虑到其实施性较强且成熟度高的特点。同时我们也采用了 XX 方法得出双 X 的结论,这是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之一,但也可能存在不足,敬请老师们指正。
假如研究“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行为研究”,可以说:“我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案例研究法对几个典型的共享经济平台进行深入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同时发放了 300 份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法来验证研究结果。这些方法在以往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经常使用,实施性强且成熟度高。我还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得出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双维度结论,这是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但可能在模型的构建和数据处理上存在不足,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六)关键问题 6:论文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
导师问这个问题是想了解你对自己研究的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要结合实际困难,诚实地指出自己的不足。
回答模板:虽然我在研究过程中尽力追求全面和深入,但客观来说,我对这一课题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在 XX 方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与前辈相似,未实现深入探究。同时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未能采用更多实验方法和收集更多样本数据,这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计划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完善研究。
比如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可以说:“我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在教学效果评估方法方面和前辈的研究成果有相似之处,没有深入探究。而且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只选取了几所学校作为样本,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实验,这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在更广泛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可靠性。未来我打算扩大样本范围,采用更多实验方法进一步完善研究。”
(七)关键问题 7: 撰写论文时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这个问题考察的是你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要坦诚地叙述遇到的困难,强调是怎么克服的。
回答模板: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我在 XX 方面(如资料收集、问卷发放、数据分析等)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在资料收集阶段,我发现相关文献非常有限,这给我的研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与指导老师进行了深入沟通,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并积极向学长学姐求教。通过这些努力,我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我要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
比如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在资料收集阶段,关于一些小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文献非常少。我和指导老师多次讨论,老师给我推荐了一些专业的数据库和书籍。我还向学长学姐请教他们找资料的经验,通过这些方式,我找到了很多有用的资料,解决了这个难题。真的特别感谢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
三、开题答辩其他要点
(一)答辩稿准备
开题答辩时,不能只依赖 PPT 展示内容,更不能只读开题报告。要准备一份逻辑清晰、观点有力的答辩稿。在答辩稿中,要把前面提到的问题回答巧妙地融入进去,形成一个完整的陈述。比如在开头可以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中间详细阐述研究方法、创新点等,结尾总结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二)答辩原则
1. 文献综述:对文献要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评价,并且附上文献列表。这个列表要全面,包括中外文献、著作与论文、理论与实证、经典与最新的文献。比如研究“旅游体验质量提升研究”,文献列表里既要有国外关于旅游体验理论的经典著作,也要有国内最新的实证研究论文。通过对文献的分类评价,展示自己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的了解。
2. 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方法不要超过三种,像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每种方法都要解释其适用性和在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比如采用调查法,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能广泛收集数据。还要说清楚在研究中是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发放和回收问卷的。
3. 时间掌握:要熟悉答辩内容,进行即时模拟。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习,也可以找同学帮忙模拟答辩场景。这样能确保答辩时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会出现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比如规定答辩时间是 15 分钟,通过模拟练习,合理分配每个部分的时间,突出重点内容。
4. 脱稿或半脱稿,多用第一人称:脱稿或半脱稿能表现出自信和对研究的热情,让导师感受到你的积极参与和对课题的承诺。多用第一人称“我”,比如“我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我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这样会让答辩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总之,开题报告答辩虽然会面临导师的提问,但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掌握应答模板和答辩要点,就能从容应对,为后续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开题答辩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