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大揭秘
2023-06-12 15:35:53

在社会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两种极为重要的研究手段。下面我就为大家深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探究其核心本质。
一、定量分析
(一)核心要素
定量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包含的技术十分丰富,不少于二十三种。像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概率论、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方差分析(ANOVA)、协方差分析(ANCOVA)、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生存分析、多元方差分析(MANOVA)、多元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协方差分析(MANCOVA)、多水平模型、元分析、贝叶斯统计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学原理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课程,它会深入介绍统计基础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对单变量和双变量数据进行描述、解释和推论。有了扎实的统计学知识,研究者才能在后续的研究中准确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在数据收集方面,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街头问卷拦截调查、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CATI)、在线问卷调查等。
- 街头问卷拦截调查:这种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够获得质量较高的数据,拒访率相对较低。因为在街头直接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流,可以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保证问卷的填写质量。然而,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成本较高是一方面,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进行拦截和调查;另一方面,对访问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访问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准确引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
- CATI调查:它的优点是快速、成本低。通过电话进行访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而且不需要像街头问卷拦截调查那样投入大量的人力在现场。但这种调查方式也有局限性,受限于访谈时间,一般电话访谈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并且它不适合询问复杂或深入的问题,因为在电话中很难让被调查者充分理解问题并详细表达自己的观点。
- 在线问卷调查:在线问卷具有速度快、成本适中、样本量大的优势。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问卷发放到大量的潜在被调查者手中,而且不需要像传统调查方式那样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不过,它也受限于特定人群,比如一些不常使用网络或者对网络操作不熟悉的人群可能就无法参与。此外,问卷的长度和难度会影响参与度,如果问卷过长或者问题过于复杂,被调查者可能会中途放弃填写。
除了这些调查方式,实验方法也是定量分析常用的手段之一。例如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利用实验法对集体内部传播活动进行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理论,这一理论对后续的团体行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各种变量,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结果,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二)操作流程
定量分析的流程通常较为规范,它遵循八个步骤和六个阶段。
八个步骤依次如下:
1. 确定研究议题:这一步需要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一个好的研究议题应该是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相关理论和查阅大量一手资料:在确定了研究议题之后,需要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查阅大量的一手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 提出假设或具体研究问题:根据前期的研究和资料查阅,提出明确的假设或具体的研究问题。这些假设和问题应该具有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能够通过后续的研究来进行检验。
4. 选定适宜的研究方法并设计研究计划:根据研究议题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前面提到的各种调查方式或实验方法。同时,设计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步骤、时间安排、样本选择等。
5. 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按照研究计划,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6. 分析并阐述研究结果:这一步涵盖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7. 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研究报告应该结构清晰、内容完整、逻辑严谨,能够准确地传达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8. 如有必要,对同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或者研究结果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可以对同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完善研究成果。
六个阶段包括:
1. 选题阶段: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方向。这是整个研究的起点,一个好的选题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
2. 文献回顾阶段:梳理现有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
3. 研究设计阶段:涉及研究假设的确立、样本选择、问卷或编码表的制定及信效度评估。在这个阶段,需要精心设计研究方案,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资料搜集阶段: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研究所需的数据。这一阶段需要严格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数据的质量。
5. 统计分析阶段:运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6. 论文撰写阶段: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形式。论文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需要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进行撰写。
二、定性分析
(一)关键技法
定性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涵盖了多样的研究手段和技术。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定性研究技法:
- 访谈或焦点小组讨论: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探究其观点、态度和行为。在市场调研中,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可以掌握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心声和需求。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被访谈者的回答进一步追问,从而获取更深入的信息。焦点小组讨论则可以让不同的被研究者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 参与式观察:研究者置身于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进行直接体验和观察,以获取更为真实和深入的数据。例如,研究者可以深入到一个社区中,与居民一起生活、工作,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和社会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该社区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 现有数据分析:对历史记录、文献资料等现有数据进行分析,是定性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信息和规律,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扎根理论:注重从数据中提炼理论,通过系统的编码和分析,逐步构建对研究现象的理论诠释。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生成是基于数据的,而不是先有理论再去验证。研究者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不断地提炼和归纳概念,最终形成理论。
- 民族志:常见于人类学研究,通过长期实地观察和参与,全面描绘特定文化群体或社会的生活方式与结构。民族志研究者通常会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群体中生活较长时间,深入了解他们的语言、习俗、信仰等方面,从而对该文化群体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二)实施步骤
尽管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那样固定的程序,但它通常遵循以下通用的步骤:
1. 明确研究对象:界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群体,这是研究的基础。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
2. 建立信任关系:与研究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这是获取真实信息的基石。通过真诚沟通和尊重被访者的意见,可以建立这种信任。如果研究对象对研究者不信任,他们可能不会提供真实的信息,从而影响研究的质量。
3. 资料搜集:运用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多种手段搜集全面信息。在搜集资料时,要持开放态度,灵活捕捉新发现。因为定性研究往往更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探索,所以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研究者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
4. 资料整理与分析:通过编码、分类、归纳等手段,提炼出研究的关键结论和观点。这一步骤是定性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和质量。在资料整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对大量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主题,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通过以上对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揭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研究手段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定量分析适合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普遍的规律和趋势;而定性分析则更适合深入探究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和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