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关键词选取秘籍
2023-04-10 01:30:18

在学术研究的广袤天地里,撰写学术论文是研究者展示科研成果、推动知识进步的关键途径。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不仅是个人研究深度与广度的体现,更是学术界思想交流、知识传承的重要纽带。而在论文创作的各个环节中,关键词的选择常常被忽视,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选对关键词,能显著提升论文的可见度与影响力。下面,我就来深入探讨如何精准选取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帮助大家掌握其中的精髓,提高论文质量与影响力,促进学术成果的广泛传播。
一、关键词的重要意义与功能
关键词在学术论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堪称论文的“索引”。在学术数据库里,它起到分类归档的作用,能让学者更高效地检索和筛选相关资料。对于那些没有数据库访问权限的用户来说,文章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是他们最先接触到的信息。凭借这些信息,读者可以迅速判断文章是否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或需求,进而决定是否下载全文进行深入研读。
关键词通常用3至5个简洁的词汇,突出文章的核心要点,就像给论文贴上了标签。这些“标签”能帮助读者和研究人员快速把握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还会直接影响学术论文的传播和引用频次。所以,精心挑选关键词对于提高学术论文的检索率和利用率至关重要。
二、关键词数量的合理范围
依据学术界的普遍做法和期刊投稿指南,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数量一般控制在3至5个。这个数量既能精炼地概括论文的主旨和研究范围,又不会显得过于繁杂,导致重点不突出。而对于一些综合性论文或毕业论文,由于内容广泛复杂,关键词数量可以适当增加到3至8个。这样既能全面反映论文的多维度内容,又能避免因关键词过多而使主题分散。
三、关键词的选择方法
(一)从题目和摘要入手
关键词的选择要精准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通常情况下,关键词在论文题目中的出现率应超过85%,在摘要中的出现率要超过90%。所以,选择关键词时应以论文题目为起点,从摘要中提炼出最能体现论文内容、对象、方法和结果的词汇。这些词汇主要是名词,有时也可以用动词,以便更准确地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
比如,一篇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的论文,题目中的“大数据分析”“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就很可能是关键词,摘要中也会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进一步验证其作为关键词的合理性。
(二)优先选用规范主题词
主题词是从自然语言中精心挑选并规范化的术语,广泛应用于文献标引和检索工作。在英文关键词标引时,研究者应尽量使用《Index Medicus》中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最新版中的规范主题词,这样能确保标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文献检索效率。对于中文文章,则要采用《汉语主题词表》和《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标准术语,以保证中文文献标引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以医学论文为例,如果研究的是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使用MeSH中的规范主题词来描述疾病名称和治疗手段,能让其他研究者更准确地检索到该论文。
(三)多角度筛选关键词
除了从题目和摘要中提炼关键词,还可以从文章的多个角度进行筛选。比如,可以从文章的各级标题和正文中频繁出现的内容中提炼关键词;也可以从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视角或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核心结论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筛选。这样既能保证关键词的全面性,又能更准确地选出最能体现论文核心的关键词,从而提高论文的检索率和引用率。
例如,一篇关于企业创新管理的论文,除了从题目和摘要中提取关键词外,还可以从各级标题中找到如“创新模式”“管理策略”等关键词,从正文中频繁提及的内容里提炼出“企业文化”“员工激励”等关键词,从研究方法中确定“案例分析”等关键词。
四、关键词选择的注意事项
(一)上位词与自由词的运用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最新版的MeSH表中没有相应的术语,可以使用上位词进行标引。上位词是更广泛或更高层次的主题词,能涵盖下位词或相关词汇。必要时,为了提高检索效率,也可以使用自由词作为补充。自由词是未被规范化但在文献中常用的词汇,能弥补规范主题词的不足。但自由词未经规范化,使用时要谨慎,避免造成检索混乱。
比如,在研究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时,如果MeSH表中没有该设备的具体术语,可以使用“医疗设备”这个上位词进行标引。同时,如果该设备在业内有一个常用的俗称,也可以作为自由词补充,但要注意说明其与规范术语的关系。
(二)副主题词的使用限制
副主题词(如诊断、治疗、不良反应等)一般不作为关键词使用。因为副主题词通常与主题词结合使用,以提供更具体的描述。除非期刊有特殊要求,需要同时标引主题词与副主题词,否则一般不单独将副主题词作为关键词。
例如,在一篇关于某种疾病治疗的论文中,“治疗”这个副主题词通常不单独作为关键词,而是与疾病名称等主题词结合使用。
(三)特定词汇的选择限制
选择关键词时,要避免使用一些无特定修饰的通用词汇,如“研究”“调查”“观察”和“报告”等。这些词汇过于宽泛,不能有效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和创新点。此外,未公认的缩略词、化学分子式、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名称或药品商品名也不宜作为关键词,因为它们可能会限制文献的检索范围,或者增加其他研究人员理解论文的难度。
比如,一篇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研究”的论文,“研究”这个词就不适合作为关键词,而应该选择“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等更具针对性的词汇。
(四)关键词格式规范
在学术论文中,关键词之间要用分号分隔,末尾不加标点。这样的格式规范有助于保持关键词的清晰度和易读性。此外,为了便于检索和索引编制,多数国内期刊要求在关键词下加注中图分类号和文献识别码。中图分类号应根据论文学科和专业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相应的分类号,文献识别码则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文献,如期刊文章、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
例如,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要按照这样的格式规范书写。同时,根据论文所属学科,加注相应的中图分类号和文献识别码。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除标题之外的重要标识,选择时要全面考虑,遵循学术论文关键词选取的一般规则,精心挑选。正确选择关键词能够提高论文的检索效率,扩大论文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为学术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在关键词选取上提供有益的指导,让每篇学术论文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